你吃的“海蜇丝”安全吗?|邀请专家论证 守护百姓舌尖安全
时间:2021-05-28
来源:鸡冠区人民检察院
作者:第五检察部
录入:林子琪
审核:刘雅娟
【字体:大 中 小】
谈到鸡西美食,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冷面和辣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代表着家乡的味道。
鸡西辣菜口味辣,香,鲜,以辣拌为主,多达五十余种菜品,凡常见的蔬菜、肉类和海鲜均可入菜。其中“海蜇丝”是人们常点的菜品之一,吃起来“嘎吱嘎吱”响,口感独特,备受大家喜爱。

那么“海蜇丝”是海生物还是加工生产的?
这入嘴的美味是否天然安全呢?

5月2日凌晨3点,在鸡冠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的监督下,鸡冠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生态环境保护局及第三方食品检测鉴定机构联合在红星乡红太村捣毁了一处生产假“海蜇丝”的黑作坊。对假海蜇丝黑作坊现场采取行政封存、留样、现场抽检。



经检测,该作坊制作的“海蜇丝”中铝含量为2541.86mg/kg,超过国家标准200mg/kg十倍之多。这种“海蜇丝”是由海藻酸钠、氯化钙、硫酸铝铵三种食品添加剂为原料加工合成的,其用法、用量十分“任性”,经加工的这种“海蜇丝”十分白亮,健康风险很大。

为了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及健康权益,5月20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检邀请专家关于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论证会”在鸡西市鸡冠区检察院召开。市疾病控制中心、市人民医院消化科、神经科、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科的4名专家以及市检察院、鸡冠区检察院、鸡冠区公安分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鸡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人员近20人参加了论证会。
“食品安全关乎百姓的切实利益,这次专家论证会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件进行了剖析,为今后开展此类案件提供了参考。检察机关是国家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部门承担着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在工作实践中需要各个部门协作配合和支持,为此我们各部门要紧密联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保护鸡西大冷面名小吃的品牌和形象,共同努力守护鸡西百姓的健康权益和舌尖安全。”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三级高级检察官姜东亮在论证会上强调。
“在办理食品安全案件中,涉及到技术认定问题,希望通过论证会的形式进行专业研讨,使破坏食品安全的不法商贩得以严惩,为鸡西百姓食品安全保驾护航。”鸡冠区检察院检察长金连坤在论证会上表示。
论证会上,鸡冠区公安分局干警对案件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专家们纷纷发表了意见。

4名神经、消化、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专家均表示,这种毫无海蜇成分的假海蜇丝铝残留量高达2541.86mg/kg,已严重超标,经常食用会影响人体对钙、铁等元素的吸收,对人体会造成慢性伤害。
论证会后,鸡冠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组织人员对全市所有冷面馆及各销售网点进行了实地走访和口头告知,要求下架黑作坊生产的“海蜇丝”产品。
据悉,鸡西市检察机关将进一步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配合,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与行政执法管理职能的合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人民健康安全,用实际成果推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